全面化学清洗质量标准:
(1)金属表面清洁,形成良好钝化膜,不出现二次锈;基本无残留金属锈物、焊渣和污垢。
(2)金属表面无点蚀、镀铜,无明显金属粗晶显露的过洗现象;平均失重腐蚀速度小于10g·m¯²·h¯¹,总腐蚀量小于20g·m¯²。
(3)固定设备上的部件无损坏。
(4)新建机组清洗后启动,试运行72h内负荷达到50%额定值时,水汽品质应达到启动标准。
化学清洗过程中的腐蚀控制,是决策化学清洗方案时首要考虑的问题.
化学清洗时的防护
(1)合理选择清洗溶剂、划分清洗回路
为将适合某种清洗溶剂的部位划入同一回路,并确保各清洗部位具有大致相近的流速。需全面了解各种酸液对不同材质的侵蚀性及其影响因素,且对清洗对象各部位的材质及管系特征有深入了解。
(2)合理确定清洗工艺条件
酸的浓度越大,温度和流速越高,时间越长,除污效果就越好,但缓蚀剂的效果会随之降低,基体金属的侵蚀增大。所以应在保证去污效果的前提下,尽量选定较低的酸液浓度,较低的温h和流速,以及较短的清洗时间。
(3)选用高效缓蚀剂
根据清洗对象的材料及所选定的清洗溶剂等合理选择缓蚀剂:
a、剂量低而效果好。不仅可显著降低金属的均匀腐蚀速度,而且对点蚀以及焊接部位、残余应力部位和不同金属接触处的腐蚀都有良好的抑制作用。还应有利于防止渗氢和抑制氧化性离了所引起的附加腐蚀,使清洗介质对基体金属的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不产生明显的影响。
b、能适应清洗工艺条件(如清洗剂浓度、温度、流速及时间)的要求,不影响除污效果及随后的钝化处理,且缓蚀效果理想。
c、使用安全方便,易溶,性能稳定,不污染环境,废酸易处理。
(4)采取适当措施使临时系统阀门,药箱和泵能耐清洗液的侵蚀。
(5)对于易受侵蚀或不参与清洗的部位和部件,应进行隔板隔离,旁路绕过,注入保护液等。